微信

微博

抖音

搜索

您的关键词

媒体桂航

新闻导读: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作为当前部分高校教育改革方向之一,“应用”教育改革也成为最具有社会热度的词汇。然而,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教育、应用技术型大学改革如何推进?学生、社会、高校在改革中,碰撞出了哪些火花?为此记者走访了驻桂林的部分高校。

□本报记者 桂晨

“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这块试验田刚“插秧”

今年9月,大学二年级的李福杰从桂林理工大学搬迁到了南宁的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他和同学们将在那里继续完成3年的学习,作为二本院校录取的学生长期“驻扎”高职院校学习生活的举动,似乎让不少人都有些疑惑。而对李福杰来说,新环境的9个综合实训室,以及紧锣密鼓的理论-实训理论学习与实践巩固方式,让他在电话里已难掩兴奋,在向记者说起他全新的学习生活时,滔滔不绝。

20146月,自治区教育厅通过遴选,确定了6个高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其中包括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内的区内4所高校以及6所高职高专院校,他们将通过联合培养的方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

“我们马上就要进行沥青、水泥等材料的应用考试,接下来还有三周实训。”李福杰说,这个学期每周一三四的材料课,有两次就是实验课。“水准仪都在宿舍,大家想用就用。”他说,当普通本科的同学在学习工程力学等课程、绘制图纸时,李福杰和同学们开始各种测量实践。李福杰说,这在填报志愿时,就了解得很清楚了,3年沉下心在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拓展。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余文成说:“这38名学生凝聚着学校的良苦用心与极高成本的投入。”他评价说,没有哪一个专业的学生能在开学之初与两所学校的校领导进行座谈,也没有哪一个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是经过两个学校、企业多方反复推敲的。

据了解,作为全区6个试点项目之一,广西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西交通勘察规划设计研究院、广西区公路管理局等单位都参与这个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讨论。

新升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渐进改革实践

在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通信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费达到7000元左右,相比其他专业四五千的学费,这高出近一半的学费支出并未挡住学生对该专业的热情。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分数线有的考生已经超过一本控制线,招生人数也从最初的一届150人增加到了200多人。”学校教务处处长苏庆勇告诉记者,因为按照国家应用技术型本科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技术型专业与普通本科专业相区别——— 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多。苏庆勇介绍,目前这些专业包括独立实践课、课内实践课在内的实践教育学分将近占到40%,而一般本科专业的实践教育学分最多也只能达到30%

2012年学校正式升格为本科院校,3年来,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改革带来的正向效应开始显现。

1999年以后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应用型大学这一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其主要培养目标。”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罗延忠说。

据报道资料显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产物,1999年以来包括新升本科院校在内,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有600余所。那么,如何让“千校一面”的新建本科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现实把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推向改革的路口。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院长孙山林博士在学院工作已有18年时间,说起近3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他深有感触。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已经引入中兴通讯、美国罗克韦尔公司以及桂林高新七星区一家电子信息类企业,校企合力推进‘双主体育人’”。孙山林是学校无人机遥测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他说,双主体育人模式除了传统的教学之外,学生还在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上进行实践与操作。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更前沿的视角、更多的实践机会。

“共建基地将由中兴通讯派专家团队与合作院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材、教学,开发教学资源库,并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提供就业支持。”孙山林说,学校的转型发展也让不少本硕博一气呵成毕业就业的老师纷纷参与到企业研发工作中,理论也得到升华。而老师们自身也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是概念再造?还是锐意改革?

“高端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当前部分高校教育改革中颇具新意的词汇,这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概念再造”,还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锐意改革?

12月初,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余文成副院长谈及此次改革试点,态度谨慎却又充满信心。“这是一次谨慎的探索,改革切入口目前还很小,每个试点项目招生规模控制在40人之内。”余文成告诉记者,当前,本科院校之间、国内国外高校之间学生交流多年,模式也日趋成熟,然而,从去年6月开始首次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企业三方合作“复合”培养项目,每一步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工程管理专业第一批38位“吃螃蟹”的学生的培养从蓝图规划到实践操作、修改升华,成为两所高校、企业反复斟酌的问题,这包括了广西交职院的辅导员老师在大一时就到桂林理工大参与学生辅导工作等细节问题。

桂林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冯兵告诉记者,目前桂林理工大学完成了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作为一所老牌本科院校,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背景下,已经积累了不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面对个别专业越发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社会要求,结合自治区教育厅的试点项目要求,学校专门拿出了工程管理、给排水两个二本专业进行“高端应用型本科”的嫁接实验。而“高端”的要义旨归非常明确,强调了“理论基础扎实”与“动手实践能力强”两个人才培养目标的并重。

采访中,对于这批“试验田”里的“苗子”能否茁壮成长,老师们和学生都显得信心十足——— 高职院校行业特色比较明显,实训场地建设相对完善,通过优势互补,学生成长的土壤结构更为肥沃,也更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比大一时上大课,现在都是小班教学。”李福杰说,除了本科教学安排之外,他们陆续还被安排到学校教学工场、专业生产车间、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实训基地等多个实践平台实操,学习任务看上去很重,但因为老师们都能手把手教,学习过程相对轻松。

李福杰和同学们的新模式学习才开始没多久,一些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成果渐渐凸显。

2016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已经定下来,目前来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选题来源于实践企业,可解决具体的工艺问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处长苏庆勇说,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专业为了避免毕业设计的“自娱自乐”,严格要求“两个必须”,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有企业指导教师,部分选题来源于实践过程。2012年学校升本后招收的第一届本科学生如今已进入第七个学期,相比以往大四才开始的实习,这一届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已经与企业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穿插进行。例如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到4S店、汽车制造厂研发部门参与工艺过程设计、工艺改进,集中的实践,加大生产实习,一以贯之的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地互动”的教学改革思路。

其实,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市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强化起了“手的教育”,打造人才的社会辨识度、核心竞争力。目前,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在积极推进深度校企合作的同时,一批具有一线实践经验的新老师被聘用,参与教学。在建筑行业从业6年的刘老师今年被博文学院聘用,他告诉记者,当年他大学的学习方式很传统,三年半的理论学习,半年实习,很多问题都是在工作后,到施工工地上进行学习的。现在他的任务就是发挥自己一线的工作经验,指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参与实践。

那么,“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探索推进过程中,已经形成哪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有益经验?能否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多方共赢?改革的推进还有哪些困惑?请关注下期报道。

新闻链接: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rb/html/2015-12/17/content_1611184.htm?div=-1

上一条:【第一财经日报】李克强: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增长43.4%

下一条:《新农商报》关注报道我校青年学者观点

最新动态

  • 微信
  • 微博
  • 抖音
举报方式
来信请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纪委办、监察处
来访请到:桂林市金鸡路2号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飞天楼531室
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举报网站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Add.]:桂林市金鸡路2号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0773-5863280传真(Fax): 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 0773-2253028; 0773-6796601

版权所有@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ICP备案号:[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 桂公网安备45030502000159号